无论修行还是生活,都是自己的事情。
所谓修行,也不过是构成你生活的一个部分,而非全部。
无论你是打算修行,还是己经在这条路上,或自己摸索,或靠着别人引路,我都希望诸位能够想清楚一个问题:你为什么要修行?
如果不能真正搞清楚自己走上这条路的原因,那么你在这条路上就永远是迷茫的。
因为没有目标,你的行为也就连不成一个整体。
我们先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:一只猴子坐在一台打字机前。
如果我们把你的目标,比作通过打字机完整无误的打出一本《莎士比亚》。
而把打字机比作你修行的媒介(或途径),最后把坐在打字机前的你,比作这只猴子。
那么,请问诸位:这只猴子要如何使用打字机,才能完成它的目标呢?
我们再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:一只猴子在打字机前胡乱地敲打,请问诸位:这只猴子有没有可能,敲出一本完整无误的《莎士比亚》?
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:一只猴子在打字机面前乱敲,确实是有机会敲出一本莎士比亚的。
但猴子打出这本莎士比亚所付出的时间,或许也是巨大的,大到让人难以接受。
我们现在再回到刚才的主题,我再来问各位读者第三个问题:修行没有目标,没想清楚修行的意义,能不能修行?
可以,但你也会为自己的迷茫付出很多没有必要的成本。
或许有一天你会误打误撞,得到了某些东西,但是注意:你为此付出的代价,其潜在的机会成本,是巨大的。
无论此时在看这本书的各位,你是因为各种原因踏入修行的,还请你仔细思考,自己到底需要什么?
以及,为什么要修行?
(如果有想清楚的读者,请在上方评论和大家交流,本书开设的最初目的,就是交流。
)好了,问完诸位问题,也轮到我来回答大家一个问题:为什么要写这本书?
写这本书的目的,其实就是为了:交流。
因为对我来说,跟同频的人在思维层面上的交流,是很难得的。
同频的交流,本质上具有稀缺性,而同频交流所带来的价值认同,信息和认知增长,是很宝贵的一笔财富。
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,其实是很高的,每个人的知识储备,经历,见识是不同的。
两个人在沟通的过程中,如果在这一层面上产生巨大的差异,则很多时候的沟通,其实是无效的。
因为人们更喜欢坚信自己过去的认知和判断,而非质疑自己,这也体现出同频交流的难能可贵。
好了,到此我写书的目的也就交代完了,接下来就要同诸位读者针对一系列的问题去讨论了。
本书在后续的内容中会不断地插入或引用一部分的经济学概念。
引用经济学概念的原因,是因为研究人类社会(或者说研究这一方小世界),是整个大世界的一个缩影。
但无论最后是知微见著,还是管中窥豹,交流本身所带来的收获和思考,都是要宝贵的。
是探讨何方世界的事情,还是讨论个人经验,都希望诸位读者能够保持着一颗质疑的心。
听到别人的回答如果对自己过去的认知产生了冲击,请先质疑自己。
亦或看见某个权威人士,请不要盲从,敢于质疑。
事物是在不断地发展的,不容他人质疑的“真理”,喜欢歪曲他人说法,不容他人质疑自己想法的人,请关闭此书。
这类人的心灵其实是同死掉了没什么区别的。
换句话说:这类人虽然灵魂等级达到了,但自己愿意让自己表现为更低级的状态:表现的像一块石头,植物,虫子,把自己的固见当做自己的本能而不容他人质疑。
这样的人,是可悲的。
希望诸位读者,要勇于质疑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一切东西。
有时候幼苗需要打破坚固的地壳,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。